黑白分明的界限让我们在视觉上感受到极度舒适,白巧克力的细腻香甜与黑巧克力的醇厚微苦相互碰撞,层次感尽显。切分成小块,非常适合分享。情人节当然少不了巧克力,不想单吃巧克力的话,这款巧克力慕斯蛋糕是个很好的选择。
慕斯与布丁一样属于甜点的一种,其性质较布丁更柔软,入口即化。慕斯的英文是mousse,是一种奶冻式的甜点,可以直接吃或做蛋糕夹层。通常是加入奶油与凝固剂来制成浓稠冻状的效果,是用明胶凝结乳酪及鲜奶油而成,不必烘烤即可食用。为现今高级蛋糕的代表。夏季要低温冷藏,冬季无需冷藏可保存3-5天。制作慕斯最重要的是胶冻原料如琼脂、鱼胶粉、果冻粉等,也有专门的慕斯粉。另外制作时最大的特点是配方中的蛋白、蛋黄、鲜奶油都须单独与糖打发,再混入一起拌匀,所以质地较为松软,有点像打发了的鲜奶油。慕斯使用的胶冻原料是动物胶,所以需要置于低温处存放。
巧克力(chocolate)最初来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野生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。1300多年前,约克坦玛雅印第安人用焙炒过的可可豆做了一种饮料叫chocolate。早期的chocolate是一种油腻的饮料,因为炒过的可可豆中含50%以上油脂,人们开始把面粉和其它淀粉物质加到饮料中来降低其油腻度。16世纪初的西班牙探险家荷南多·科尔特斯在墨西哥发现:当地的阿兹特克国王饮用一种可可豆加水和香料制成的饮料,科尔特斯品尝后在1528年带回西班牙,并在西非一个小岛上种植了可可树。西班牙人将可可豆磨成了粉,从中加入了水和糖,在加热后被制成的饮料称为“巧克力”,深受大众的欢迎。不久其制作方法被意大利人学会,并且很快传遍整个欧洲。1642年,巧克力被作为药品引入法国,由天主教人士食用。1765年,巧克力进入美国,被本杰明·富兰克林赞为“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”。1828年,荷兰Van HOUTEN制作了可可压榨机,以便从可可液中压榨出剩余的粉状物。由Van HOUTEN压榨出的可可油脂与碾碎的可可豆及白糖混合,世界上第一块巧克力就诞生了。经过发酵、干燥和焙炒之后的可可豆,加工成可可液块、可可脂和可可粉后会产生浓郁而独特的香味,这种天然香气正是构成巧克力的主题。1847年,巧克力饮料中被加入可可脂,制成如今人们熟知的可咀嚼巧克力块。1875年,瑞士发明了制造牛奶巧克力的方法,从而有了所看到的巧克力。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巧克力的生产,巧克力被运到战场分发给士兵。巧克力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,但其风味主要取决于可可本身的滋味。可可中含有可可碱和咖啡碱,带来令人愉快的苦味;可可中的单宁质有淡淡的涩味,可可脂能产生肥腴滑爽的味感。可可的苦、涩、酸,可可脂的滑,借助砂糖或乳粉、乳脂、麦芽、卵磷脂、香兰素等辅料,再经过精湛的加工工艺,使得巧克力不仅保持了可可独有的滋味并且让它更加和谐、愉悦和可口。